废文网 - 都市小说 - 戏里戏外在线阅读 - 欢欢喜喜巧《借亲》

欢欢喜喜巧《借亲》

    吕剧传统经典剧目“三借”中,农村中年以上的观众对《小借年》《王定保借当》一般都比较熟悉,对《借亲》可能就比较陌生。好长一段时间里,我也是只知“马大保喝醉了酒”,而不知《借亲》的。几年前看剧本,才知是这里面的一段唱。

    《借亲》是怎么个故事?说的是做小买卖的马大保之女金莲与表哥邦喜青梅竹马、真心相爱,只是因为长工出身的邦喜家中贫穷,无力婚娶,才暂时没有过门。邦喜做工的东家程员外之子孝金与赵家之女一锭金定亲之后,都风闻对方长相丑陋,程母遂装病要一锭金过门探望。儿子形象不佳,乃让邦喜顶替孝金。赵家怕露了马脚,也借马大保之女金莲顶替一锭金,最终在丫鬟秋菊的导演下,将计就计,成全了一桩美事。

    戏一开场,即是金莲独自在家盼着父亲回来,有几句唱词能让我们知道点背景:

    见窗影日偏斜天色将晚,老爹爹去经商不见回还,母早丧我与父相依为命,父在外受风霜怎不挂牵!见门外人如织来往不断,独不见老爹爹转回家园。莫不是去城东与邦喜相见,莫不是与和尚久聊久谈……

    这个“莫不是与和尚久聊久谈”可能不对,我所看到的剧本是“莫不是与客商有了纠缠”。后面的戏里和尚从没出现过,更没他的什么事儿,突然冒出个和尚来太突兀。

    马大保来了,一上场便是那段脍炙人口的“喝醉了酒”。全段是:

    马大保喝醉了酒忙把家还,只觉得天也转来那个地也转。为什么那太阳落在那东山下?月出正西明了天哎明了天噢。今天的生意没好运,一天也卖不了几个铜钱。我马大保心内烦,抬腿走进了烧酒店。哎,掌柜的你给我打上二斤酒,再给我弄盘炒三鲜!哎,别看我衣裳穿得破,我喝酒从不少给钱!酒馆以内喝罢了酒,迈步就把家来还,生意亏本儿债又增,喝酒解愁我把心宽!走过了大街我就穿小巷,哎,大门不远就在眼前!赶快地推开了愁容我就换笑颜,免得叫女儿看见了不喜欢。

    父亲回来,女儿更关心的是他去见邦喜了没有。我感觉马大保并没去,他若去了,就不会喝醉了酒,上边的那段唱词里也会有所反映。他告诉女儿让邦喜倒插门是他一直的想法,并不是他和邦喜商量之后的决定。

    东家以“将欠债一笔勾销”为条件让邦喜顶替儿子相亲,邦喜拿了字据来跟金莲商量。不想金莲一见字据怒气生:“世上万物都可借,冒名顶替万不能!”邦喜向其解释:“我不愿顶也得顶,万般只为一个穷。”金莲又道,“有道是人穷志不穷,这事怎能来应承,就算欠债能勾销,你不怕日后留骂名?”邦喜又道,“不是道理我不懂,都只为咱俩的事情能早成,勾销欠债离程府,与表妹粗衣淡饭过一生……”

    两人正赌气争执,赵家的丫环秋菊来了。她与二人也有亲戚,分别管他二位叫表哥、表姐。秋菊见表姐面呈不悦之色,弄清原委,乃劝解道:

    表哥顶替是人情,几个时辰便回程,相亲不过只一时,相不出病来舍不了称,若不是表哥好容颜,也没人找他去顶名。既然欠债能勾销,何必迟疑不答应?咱不抢咱不偷,说什么脸面丢不丢!都只为程家的相公丑,才低三下四将咱求。说什么香,道什么臭,为的是欠债一笔勾。离程府你俩的婚事不用愁……

    这个“舍不了称”,可能也不对,应该是“折不了秤”,掉不了斤两、分量的意思。地方戏说方言话,用方言唱,对方言的运用和书写应该特别注意,我用方言写小说,也有同样的问题。方言写作有几个约定成俗的原则:第一,太孤僻,没人用过的不要用。第二,只能说,不能写的不要用。第三,切忌独创或估摸着写,一定要找出来源与依据。因我看地方戏剧本,经常遇到写不准、看不懂的问题,不免就多说几句。

    这个秋菊聪慧善良、足智多谋,比红娘还红娘,整个借亲的故事自此就由她主导。如上一席话,说得他二位心服口服,乃由衷地感叹道,真是个好meimei:“秋菊meimei好心肠,穷人爱帮穷人忙,但愿平安无风浪,相亲相爱万年长。”

    秋菊回到赵家,正遇程府派人送来一帖,言程母有病,要赵家小姐过府探望,赵氏夫妇也因女儿长相丑陋担心被程府退婚而束手无策。秋菊遂出主意让马大保的女儿金莲顶替其女一锭金去探望程母,条件也是将马大保的欠债一笔勾销。赵员外别无他法,只好答应。马大保乃一酒鬼,一说不允,一喝就晕,最后赵员外趁其酒醉之际,写了免去欠债、借女相亲的字据,摁了他的手印,让秋菊善后去了。

    由马大保之女金莲扮作小姐、一锭金假作丫环的赵家一行人,由秋菊引领,至程府探望病人来了。两家相见,自是一番客套。程母性急,见赵家小姐如此美貌,决定趁此完婚。赵母不允,言道:“亲家说话欠思忖,哪有探病来完婚,门婿若有迎娶意,另选吉日送进门。”程母很霸道:“老身主意已拿稳,今日定要娶新人……”三说两说,两亲家吵起来了:“好说好劝你不准,莫非你女儿不是真?你别血口来喷人,要我看你的儿子也是个替身……”秋菊遂出来打圆场、出主意:“忠言奉劝莫争论,是真是假不难分,锡铝不能成白银,烈火之中炼真金。摆下香案立完婚,自能辨出个假和真。谁不愿意谁是假……”一下将二位的火激起来了:“豁上老命拼上一拼。”

    如此情势底下,金莲和邦喜堂而皇之地拜堂成亲了。而急于成就好事的程家公子与赵家小姐呢?秋菊自有安排,她将三更调包的计策跟两夫人一耳语,遂都心安理得,充满了期待。

    该剧的核心唱段,我认为是秋菊从“一更”唱到“五更”的一段:

    风送谯楼一更天,表哥表姐婚巧成,今夜若有风浪起,稳驾帆篷巧借风。又听谯楼把二更打,不由秋菊我笑哈哈,红烛亚赛那宝莲灯,吓得他两家滚的滚来爬的爬。癞蛤蟆想把那天鹅嫁,我叫他小丑配个母夜叉。夜半三更眼看到,我叫他蜜桃烂杏各归各的家。三更更鼓耳边送,提起精神巧用兵。赵程两家不高兴,我叫他真假各西东。

    此时赵家之女一锭金和程家之子孝金急不可耐地如约先后赶到,统领全局又明察秋毫的秋菊又分别针对他们猴急、喜欢动手动脚之类的特点交代一通,遂将他们领到另外的洞房里了。之后又唱:

    打罢四更月西下,今日里桃李分两家,有心栽花花无朵,无心插柳柳成芽。五更打罢天破晓,真假分清在今朝。眼看又有一场闹,他使剑来我对刀。

    该段唱腔优美,十分的悦耳,但又为何不如“马大保喝醉了酒”著名?这里面就牵扯到一个名段要有名家唱,名家要有自己代表作的问题了,如同一提《天仙配》就想到严凤英,一提《秦香莲》就想到筱白玉霜,一提《李二嫂改嫁》就想到郎咸芬一样。你将主角换来换去,永远形不成他自己的代表作,而只是处在一个“演过”的位置,作品与演员都很难打知名度的——当然这只是我一个外行人的看法。

    待真相大白,程赵二家只在真假的问题上较劲,却就忽略了始作俑者。两家吵着要打官司,秋菊又出来打圆场:

    不要吵,不要争,这样婚配正相应,您两家早把亲事定,明媒正娶婚已成。依我看呐,你两家早把字据定,白纸黑字写得清,倒不如将计就计随它去,也免得鸡飞蛋打一场空。如此一来,皆大欢喜。

    众人齐唱:

    穷配穷,有配有,俊配俊来丑配丑,有理不怕天下走,无理寸步也难行。

    找人代替相亲的故事,并不鲜见,我们在别的剧种和剧目中,都似曾相识。但为何此剧仍然大受欢迎?一是这个“穷配穷,有配有,俊配俊来丑配丑”。符合一般百姓特别是农村观众的审美和情感需求。二是包括该剧在内的“三借”都给人以温馨之感,那种亲情与爱情的温馨。你瞧马大保父女之间,王汉喜与爱姐、王定保与春兰之间,或相依为命、相濡以沫,或矢志不渝、相亲相爱,让人看了心里很熨帖,很温暖。三是故事的结局都不错,要么成正果,要么大团圆,各得其所。

    另外“三借”的语言都比较讲究,既地域化、生活化,又不粗糙或粗俗,称其为传统吕剧的经典,或地域文化的精华,名副其实。